亚美尼亚大屠杀

时间:
1915~1917 年间
地点: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事件定义
针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事件


百科词条

亚美尼亚大屠杀指的是土耳其对其辖境内亚美尼亚人基督徒进行的种族屠杀。其受害者数量达到150万之众。
土耳其政府至今拒绝承认这是一起官方发起的有预谋的屠杀行为,但亚美尼亚、俄罗斯和多数西方国家皆认为这是一起可以和犹太人大屠杀相提并论的由一国政府蓄意进行的种族灭绝行为,一些土耳其学者(如奥尔汉·帕穆克等)也持有相同观点。目前共有阿根廷、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希腊、意大利、黎巴嫩、荷兰、俄罗斯、瑞典等二十多个国家官方承认这是一场种族屠杀。欧洲议会也承认“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称这宗屠杀为“违反人性的罪行”。联合国防止歧视和保护少数小组委员会也将事件定性为“种族灭绝”</h2百科词条<>


经过:

在奥斯曼土耳其境内,生活着一群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他们在伊斯兰教的奇米制度下,享有这有限的自由。但他们只是帝国的“二等公民”,在各种地方饱受伊斯兰教徒的歧视。

1839年,在英法俄的压力下,土耳其政府推行坦齐马特改革去改善少数族裔的处境,但成效不大。到了1870年代末,希腊及几个巴尔干国家已经不能忍受,先后摆脱了奥斯曼的统治。亚美尼亚人在这段时间没有积极争取独立,使他们得到了“忠心米利特”(土耳其语:millet-isadıka)的称呼。

从1860年代中期至1870年代初,亚美尼亚人开始要求土耳其政府改善他们的待遇。并为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有英法俄等基督教国家的帮助,但取得的成效几乎为零。

在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结束后,亚美尼亚人开始更倾向以俄国作为他们安全的保证人。在俄国等列强的压力之下,土耳其政府在《柏林条约》承诺了。将以改革实现亚美尼亚人自治。

新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于1876年登位。自从《柏林条约》签订后的改革期开始,哈米德二世试图搁置那些改革,声称亚美尼亚人在那些省份未占大多数,又称亚美尼亚人报告受苛待的事大多是夸大或不实。1890年,哈米德二世创建了一支准军事队伍“哈米迪耶”(Hamidiye),由库尔德族非正规人员组成,任务是“随他们想怎样的去处理亚美尼亚人”。由于奥斯曼官员蓄意在亚美尼亚人聚居市镇引发叛乱(通常是因为税收过重),例如1894年的“沙逊抵抗”(Sasun Resistance),这些部队越来越多被用作以压制及屠杀手段去对付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人成功击退这些部队,于1895年提请列强关注这些越轨行为,而列强随即谴责土耳其政府。

列强迫使哈米德二世于1895年10月签署新的一揽子改革,以抑制“哈米迪耶”的权力,可是与《柏林条约》规定的改革一样,从未得到落实。1895年10月1日,2000个亚美尼亚人在君士坦丁堡集会请愿,要求落实改革,遭奥斯曼警察用武力驱散。未几,君士坦丁堡发生了一些亚美尼亚人被屠杀事件,随后席卷其他亚美尼亚人聚居的比特利斯省、迪亚巴克尔省、Harput省、锡瓦斯省、特拉布宗省及凡城省。遇害的亚美尼亚人数目有不同估计,但是欧洲人对这次被称为哈米德大屠杀的暴行的文件记录把数字定于10万至30万人之间。

1908年7月24日,哈米德二世被军官发动政变推翻,恢复君主立宪制,政变者来自青年土耳其人运动,欲改革帝国的施政及推行现代化以追上欧洲水平。该运动由两大类人组成:世俗主义的自由立宪主义者,及民族主义者。前者比较支持民主,愿意接纳亚美尼亚人加入他们;后者则对亚美尼亚相关议题及亚美尼亚人常找欧洲人求助的事采取较不容忍的立场。在青年土耳其人的众多派系中,有一个叫“统一与进步委员会”(Committee of Unionand Progress,简称CUP)的政治组织。该组织最初是一个由萨洛尼卡的军官组成的秘密结社,在军方内日渐壮大。

1909年4月13日发生了一场反政变,一些奥斯曼军官与伊斯兰神学生联手,意图把国家恢复苏丹及伊斯兰教法的统治。反动派部队与新政府部队发生战斗,最后新政府平息了叛乱,把反对派领导人送交军法审讯。该事件虽然最初是针对新成立的青年土耳其人政府,却殃及亚美尼亚人,他们被视为支持恢复宪法而遭受杀戮。当奥斯曼军队被召来时,许多记载指明他们没有试图制止暴行,反而加入抢掠阿达纳省的亚美尼亚人飞地。约15000至30000个亚美尼亚人在“阿达纳屠杀”中遇害。

1914年11月,奥斯曼帝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一方。战争部长恩维尔·帕夏(Enver Pasha)的部队在萨瑞卡密斯战役被俄军打得大败,他返回君士坦丁堡后,公开指责萨瑞卡密斯那里的亚美尼亚人主动协助俄国人,导致他打败仗。

1915年2月25日,战争部长恩维尔下令所有军方单位把部队内的亚美尼亚人移走,改编他们入无武装的劳动营。恩维尔解释此举为“恐怕他们会串通俄国人”。
把部队的亚美尼亚兵士改送到被动的、无武装的后勤部门是随后的种族灭绝的重要一步。根据《The Memoirs of Naim Bey》所述,消灭那些营的亚美尼亚人是以“统一与进步委员会”名义进行的有预谋计划的一部分,那些亚美尼亚兵中有许多人被当地的土耳其人团伙杀害。

1915年4月19日,凡城省长杰夫戴特·贝伊(Jevdet Bey)以征兵为理由,要求凡城立即向他提供4000人。亚美尼亚人认为他有阴谋,没有依从。杰夫戴特早前已在附近村庄展开屠杀,表面上用搜查武器为借口。亚美尼亚人提议交出500人再加豁免金代替其余的人,以换取时间,可是杰夫戴特指控亚美尼亚人“叛乱”,表示他有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去“粉碎”它。他宣称:“如果叛乱分子敢开一枪,我就杀掉每个基督教徒男人、女人及(指向自己膝盖)有这么高的每个儿童。”

1915年4月20日,当一个亚美尼亚女人遭调戏,两个前来帮她的亚美尼亚男人被土军杀死后,凡城的武装冲突开始。亚美尼亚防守者有1500个枪手,配备300支步枪、1000支手枪及其它陈旧武器,保护了亚美尼亚居民3万人及难民1万5千人。后来尼古拉·尤登尼奇的俄军前来解救他们,冲突才结束。

1915年4月24日晚,土耳其政府一夜间拘捕了二百多位君士坦丁堡的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及社区领袖,许多人在后来被杀害。

1915年5月,内政部长塔拉特·帕夏(穆罕默德·塔拉特)要求内阁及大维奇尔Said Halim Pasha立法准许迁移及重新安置亚美尼亚人到其它地方,理由是“国内有些地方出现了亚美尼亚人的暴乱及屠杀”。塔拉特特别提到凡城事件,将措施扩展至“暴乱及屠杀”有可能影响高加索战区安全的地区。后来迁徙居民的范围扩大至其它省份的亚美尼亚人。1915年5月27日,奥斯曼帝国议会通过《特西尔法》(Tehcir Law,或称《驱逐临时法》),容许政府及军方驱逐任何被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人,但是设有条款保障被驱逐者的财产权。到9月又有新法例《关于被驱逐者遗留的财产、债务及资产法》(又被称为《征用及充公临时法》)被提出,根据该法例,亚美尼亚人所有“遗留”的货物及财产归政府所有。

1915年9月13日,奥斯曼帝国议会通过新法例,亚美尼亚人的所有财产可被政府充公。

亚美尼亚人的队伍被迫前往叙利亚的Deirez—Zor镇及周围荒漠。土耳其政府在驱逐过程中不仅没有提供任何帮助,负责押送亚美尼亚人的奥斯曼军队反而纵容其他人抢劫、杀害及强奸那些亚美尼亚人,许多时甚至自己也有份参与其中。既被夺去随身财物,又被赶入荒漠的亚美尼亚人,死者数以十万计。

1919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下令国内的军事法庭就帝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对“统一与进步委员会”的成员展开审讯。军事法庭指责“统一与进步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一场不符合米利特概念的战争。亚美尼亚人的事件被掀出来成为指控。在这些审讯中产生的文件大多在后来被移交到国际性审讯那里。1919年1月,一份呈上穆罕默德六世的报告指控了超过130个疑犯,大多数是高官。军事法庭认定“统一与进步委员会”蓄意通过“特别组织”在肉体上消灭亚美尼亚人。
“三大帕夏”,包括塔拉特及恩维尔,在一次大战结束时逃到国外。1919年于君士坦丁堡举行的审讯把缺席的这三人判处死刑。军事法庭解散了“统一与进步委员会”,充公了它及那些被判有罪的人的资产。“三大帕夏”中有两人后来被亚美尼亚复仇者刺杀。

时至今日,土耳其共和国仍不承认该事件。他们认为亚美尼亚人在“迁移”或“驱逐”过程中的死亡不应被视为“种族灭绝”,理由分别有:那些杀人事件不是由政府蓄意策划的;亚美尼亚人作为一个文化上的群体,可能会同情俄国而构成威胁,杀死他们是合理的;亚美尼亚人只是挨饿;或指有“亚美尼亚匪帮”作恶之类等。有些人用语义或“不适用于那个时代”作为理由去否定这次屠杀是“种族灭绝”(英文的genocide(种族灭绝)一字直到1943年才诞生)。


参考:

百度百科

------ end ------